4月22日,在新京报主办的“直面关税战,锻造经济韧性——2025新京智库春季论坛”上亿腾证券,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高培勇在题为“如何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针对性”的主旨演讲中表示, 在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发动关税战的背景下,更加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对我国的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坚持问题导向,以真正找准问题为前提
在高培勇看来,以往经济运行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多可归结于因社会总供求失衡而导致的经济波动。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宏观调控所需解决的问题往往是相对单一的。“但是当前我们面对的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挑战,则相对复杂得多。虽然同样表现为经济波动,虽然同样可以从中发现社会总供求失衡的身影,但顺藤摸瓜,透过经济波动和社会总供求失衡而深入到其本质,会发现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预期偏弱,故而当下宏观调控所需解决的问题便不那么单一了。”
不仅如此,高培勇还认为,如果将有效需求不足视作病灶,那么其背后的深层病源则是预期偏弱,因预期偏弱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是当下宏观调控所需解决的问题的复杂性之所在。“这意味着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较之于以往在发生变化,这就是由社会总供求失衡引致的经济波动,延伸为由预期和信心变化所引致的经济波动。”
由此,高培勇认为,当下宏观调控所需解决的问题至少是双重的,既有需求不足的“老”问题,也有预期偏弱的“新”问题,所需解决的问题既然是双重的,宏观调控就要在病灶和病源两个层面同时着力,既着眼于治标,又着重于治本,标本兼治。
坚持对症下药亿腾证券,以清晰界定目标为首要
高培勇认为,在兼容扩需求和稳预期双重目标的同时,以稳预期来支撑扩需求,是当下宏观调控所需实现目标复杂性的原因。鉴于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和预期偏弱,有病灶和病源之别,从对症下药来讲,宏观调控所需实现的目标当然必须是双重的。既包括扩大需求这样的“老”目标,还要包括稳定预期这样的“新”目标。
“所需实现的目标既然是双重的,那么,当下的宏观调控就要在老目标和新目标两个方面同时着力,不仅要分析什么样的对策、举措同需求相关,还要分析什么样的对策、举措同预期相关。不仅要分析什么样的对策和举措有助于扩需求,而且要分析什么样的举措和对策有助于稳预期。”
从这个意义上讲,高培勇认为,在当前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要准确把握单一目标与双重目标宏观调控操作的异同点,避免将兼容扩大需求、稳定预期双重目标的宏观调控操作简单等同于扩大需求单一目标的宏观调控操作,这是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双引擎同向发力,让政策与改革各归其位
在高培勇看来,改革与政策可谓宏观调控的双引擎,宏观调控是依托于政策调整还是依托于改革的行动,或者同时依托于政策调整和改革行动,当然要取决于我们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鉴于此,高培勇认为,当下的宏观调控所需依托的载体是双重的,既有侧重于扩大需求的政策调整,也有侧重于稳定预期的改革行动。所需依托的载体既然是双重的,宏观调控就要在政策与改革两个系统上同时着力,既要通过政策调整有效解决短期的问题和矛盾,又需立足于改革行动致力于解决长期的问题和矛盾。
“盯住预期偏弱这一病源,还可以发现,在实现稳定预期这一具有基础和关键意义的目标问题上,政策调整所能产生的作用主要是辅助性的,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稳定预期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为稳定预期健全管理机制、夯实体制基础,无异于雪中送炭,方为根本之策。”
因此,高培勇表示,“在实现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进程中,在应对当下更趋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的挑战中,宏观调控领域的政策调整和改革行动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新京报记者柯锐亿腾证券
启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